基地研究员杨国超教授合作论文《中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有效性研究》在《经济研究》第57卷第10期发表。
摘要: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有效性备受质疑,突出问题在于评级机构可能调高债券评级。然而,评级机构调高评级既可能是评级机构和发行人共谋的结果,也可能是评级机构基于对发行人私有信息的有效解读而做出的理性选择。鉴于此,本文研究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调整是否影响债券信用利差,以评估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制度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信用评级机构调高(调低)评级能显著降低(抬高)债券信用利差,该发现在考虑了各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还利用“大公国际被罚”事件进行安慰剂检验,并利用新冠疫情这一突发事件构建私有信息的外生冲击。结果表明,评级机构调高评级更多是基于对发行人私有信息的有效解读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即我国债券信用评级总体上是有效的。但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评级分析师的专业能力、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环境以及评级机构的付费模式竞争会影响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制度的有效性。
关键词:债券信用评级;评级质量;私有信息;刚性兑付;评级分析师;
论文链接:经济研究编辑部 (erj.cn)
教师简介
杨国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科技部“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大数据中心主任,文澜青年学者,普华永道“思略青年学者”,财政部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系博士,加拿大和中国注册会计师。主要研究兴趣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公共政策领域的制度与非制度因素分析。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4篇)、《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4篇)、《世界经济》(3篇)、《管理科学学报》、《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会计研究》(4篇)、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International、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3篇)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曾获得洪银兴经济学奖(青年)、PwC3535论坛年度最佳论文奖、China Financial Research Conference(CFRC)最佳论文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MPAcc优秀教学案例以及中国平安教育基金精品课程奖等。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以及多项湖北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