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副主任吕勇斌教授的专著《数字普惠金融:理论逻辑与经济效应》正式出版
发布时间:2022-03-31 14:53:00 浏览次数:1688

基地副主任吕勇斌教授的专著《数字普惠金融:理论逻辑与经济效应》于2022年1月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本书围绕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逻辑和经济效应两大主线,以理论为研究基础和逻辑起点,系统探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基本原理、经济效应和政策依据。首先,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理解数字技术影响金融运行的逻辑,即数字技术如何推动普惠性金融发展。其次,开展系列实证研究,评估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对个人和社会福祉的影响。再次,形成系列政研报告,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支持中小企业等方面的决策性、应用性研究。本书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形成“理论-实证-政策”三位一体的经济学逻辑体系与分析框架,有助于增进对数字普惠金融多维度、多层面、多视角的理解。

相对于已有研究而言,本书的创新点和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构建了一个严密的数字普惠金融经济学逻辑分析框架。本书围绕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逻辑和经济效应两大主线,以理论为研究基础和逻辑起点,深入探讨和系统评估数字普惠金融的基本原理、经济结果和政策依据。既有理论基础,也有实证研究,还有政策分析,形成了一个“理论-实证-政策”三位一体的完整逻辑体系。

第二,理清了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和运行逻辑。在梳理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重点考察金融福祉分配的合理性,已映射到普惠金融发展中的机会平等、公平正义问题。在提炼数字技术独特属性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数字技术影响金融运行的基本逻辑,即数字技术如何推动普惠性金融发展。这有利于拓展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的研究前沿,为解决新问题提供新范式,同时也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与逻辑支撑。

第三,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开展了系列实证研究。本书评估了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对个人和社会福祉的影响,即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为消费者、企业家、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技术红利、更高效的市场运行、更包容的经济体系。尽管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不断丰富、实践不断发展,但相关实证研究还相对滞后。本书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开展的系列实证研究,有望弥补某些不足。

第四,坚持宏观视角与微观基础相结合的方法论。本书将宏观视角考察、微观基础研究两者结合起来,从宏观层面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重大理论、实践和现实问题,从微观数据层面寻找数字普惠金融经济效应的可信证据。本书主要用到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小银行的年报数据、县级行政单元的数据和地级市行政单元的数据,从微观数据找寻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家庭负债、银行风险承担、反贫困、收入差距、环境污染等宏观问题。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数字技术与现代金融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平台项目编号:B21038)的资助,是本引智基地的最新研究成果。

数字普惠金融.jpg